- 鷹飛國際 >
-
新聞動態 >
-
L1簽證新聞 >
- 當前位置
美國諸多知名基金會屹立百年
2013/04/08 來源:http://www.minzuez.com 編輯:m_e6f5e5
美國的基金會誕生于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一個世紀過去了,其中的一些基金會不斷發展壯大、家喻戶曉,比如偏重醫學、曾捐助設立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洛克菲勒基金會;將全美青年教育視為重要目標之一的卡耐基基金會以及為世界最著名的哈佛大學服務的哈佛大學基金會等等。歷經時光飛逝、通貨膨脹以及每年的固定支出,這些資金如何保值增值并維持下去呢?他們的投資理念其實很值得借鑒。
洛克菲勒基金會從1913年創辦之初的1億美元開始,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捐助旅程中,提供的慈善資金超過150億美元,2006年基金會的資本凈值仍超過40億美元。從基金會的初期開始,資產運作就基本上全是證券,且很早就開始“多樣化”投資:在1962年賣掉了持有幾十年的標準石油股票,1984年開始投資國外股票,1985年涉足風險投資與私募股權,2005年投資對沖基金。資產形式雖然不斷變化但本質依舊:持有優秀公司的股權,以獲得長期高回報;持有債權,以應對定期的資金使用需求。
1911年,美國鋼鐵大王安德魯?卡耐基以1.3億美元創立卡耐基基金會,奠定了現代慈善事業的基礎。目前,基金會管理的資產約30億美元,1999年,卡耐基基金會成立了專業的投資團隊,在此期間投資業績逐漸走高,復合增長1.6倍。除了專業團隊操作,其成功在于秉承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和不斷調整的資產配置,這些策略幫助基金抵制對風險品種和短期盈利的誘惑,克服對市場波動的恐懼,持續發掘出有長期投資價值的產品。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高校捐贈基金,1974年成立哈佛管理公司所管理的資產規模高達300多億美元,該基金會的投資十分多元化,從美國到新興市場、從股票債券到對沖基金、從房地產到商品投資,并且,哈佛基金會十分重視股權投資和新興市場股票投資,2012年這一塊投資收益在全部收益中占據了48%。在其成長性的多元投資背后,是嚴格的風險管理和其自己制定的“節能型投資模式”,這要求基金管理人更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而不是隨著市場波動機械行事,所以人才也成為其制勝法寶。
哈佛管理公司現任首席投資官簡?曼迪羅曾說過:“捐贈投資是一個長期投資,我們必須堅持把我們投資的眼光放在20年以后,來決定今天的投資策略。”正是有這樣長遠的規劃、重視成長性的價值投資、專業的投資管理人才以及嚴格的風險控制體系,才使得美國諸多知名基金會能夠屹立百年,這些寶貴的經驗也非常值得投資者去學習借鑒。